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林业   224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221篇
  421篇
综合类   985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52.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ycerol were added to semen cryoprotective extenders of 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 (BMI), different thawing solutions and thawing methods were studied. After thawing, the motility, the rates of plasma integrity and acrosome integrity were compared to optimize the cryopreservation method of BMI sem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tility, the rates of plasma integrity and acrosome integr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2% and 3% glycerol groups than those in 1%, 4% and 5% glycerol groups (P<0.05);The motility, the rates of plasma integrity and acrosome integr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awing solution Ⅰ than those in thawing solution Ⅱ, Ⅲ and Ⅳ (P<0.05); Through comparing the motility, the rates of plasma integrity and acrosome integrity, the thawing effect in 40℃ 6 s and 50℃ 6 s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38℃ 30 s (P<0.05). In conclusion, the optimal semen cryoprotective method for BMI was 2% or 3% glycerol as cryoprotectant, using thawing solution Ⅰ to thaw at 40℃ 6 s or 50℃ 6 s.  相似文献   
53.
土壤深松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重要环节之一,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分析已有的深松技术作用效果、深松机具与技术模式等,指出海南省土壤深松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海南省气候、土壤及作物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总结归纳丰产转基因抗虫棉sGK中3017良种繁育技术.主要包括:良繁田选择、种子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检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5.
听力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词汇量的积累、背景知识的掌握、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及如何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培养综合处理听力等几方面论述了提高大学生日语听力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浙蒲8号是以自交系G7-4-3-1-2-1为母本、自交系J63-1-6-3-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耐热瓠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早中熟,以侧蔓结瓜为主,坐瓜性较好。商品瓜中棒形,上下粗细较均匀,平均瓜长约30cm,横径约5cm,瓜皮绿色,具光泽,单瓜质量0.4~0.5kg。耐高温性较强,高温期商品瓜率较对照杭州长瓜高6个百分点;品质佳,游离氨基酸总量1304.193μg·g-1,其中谷氨酸含量85.663μg·g-1;田间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杭州长瓜。适宜作露地栽培和夏秋季设施避雨栽培,夏秋季栽培每667m2产量2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57.
棉花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已在农作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为了便利棉花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利用基因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重测序等在棉花中开发SNP标记的方法 ,综述了SNP标记在棉花遗传图谱构建、数量位点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测序以及系统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异源四倍体棉花中SNP标记开发时,同源序列位点和部分同源序列位点上的SNP标记辨别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对其快捷的开发、检测方式和在数量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59.
为了明确PCR产物直接测序与克隆后测序结果的差异,验证PCR产物直接测序的“准确性”,将从两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组织样品(A、B)PRRSV ORF5 PCR阳性扩增产物胶回收后连接至pMD19-T载体,分别取15个阳性亚克隆单菌落,同原始PCR产物进行测序,对两个样品各获得的16条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样品16条序列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2%~100%、87.4%~100%,PCR产物与其15个亚克隆测序获得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7%~97.3%、87.9%~100%。遗传演化分析方面:样品A序列与其亚克隆序列被划分在谱系1、5、8,占比分别为6.25%、87.50%、6.25%,与其12个亚克隆序列同属于谱系5;样品B与其亚克隆序列被划分在谱系5、8,占比分别为68.75%、31.25%,与其10个亚克隆序列同属于谱系5。结果表明,同一样品中PRRSV ORF5序列具有多样性,不同样品的PRRSV ORF5序列丰富度不同。结果提示,在生产实际中,通过PCR对PRRSV ORF5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对于了解场内流行毒株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红小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的红小豆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红小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荚长、荚粒数以及百粒重变化均不大,而单株荚数和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变化不大;红小豆种植密度在8.0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668.76kg/hm2。说明在仁寿县或者相似生态区,红小豆种植的密度为8.07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